一、活動辦理情形
(一)品德教育計畫
1. 本校依據教育部修訂後之「品德教育促進方案」,及教育部97年度「友善校園」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計畫,訂立本校品德教育實施計畫。
2. 依據本年度高雄市特色與現代國民最需要的道德價值,訂定本校品德教育核心價值為「服務」、「負責」、「孝順」、「感恩」、「尊重」、「寬恕」、「關懷」等7項。
(二)品德教育多元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中
1. 二年級教學團隊自行編製品德教育研究與教學方案,於全學年的學習領域中實施,此方案獲選為97年友善校園品德教育國小組北區績優團隊。
2. 教師將品德教育融入綜合領域及各科課程,使學生透過實踐、體驗與省思,建構內化的意義,引導學生思辨、澄清、接納,進而願意實踐。
(三)品德教育透過彈性學習節數之辦理情形
透過學期末,舉辦彎腰學謙卑活動,親師生總動員,藉由進入社區實際服務的機會,激發學生熱愛社區並服務社區的情懷,確實落實「關懷」的道德價值,學習感恩與惜福。
(四)品德教育透過晨光活動之辦理情形
1. 四年級學生利用每週三的晨光時間,進行大自然快樂操的唱跳教學,透過歌曲與舞蹈的學習,培養學生活潑、樂觀、積極的正向心態,本校去年參加大自然快樂操,表現優異並獲得佳績。
2. 運用每日晨光活動,以生活周遭案例進行機會教育,引導學生討論核心價值及具體行為準則,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從「做中學習」在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中實踐良好品德行為。
(五)品德教育透過導師時間實施之辦理情形
1. 利用導師時間,邀請彩虹媽媽協助班上運用溫馨小故事繪本及社會時事、視聽器材,實施品格道德教育,營造學習、實踐的機會。學務主任陳明顯主任、六年九班黃莉娟老師提供正向管教計畫案例,讓老師們於導師時間實行。
2. 家庭聯絡簿中詳列「日常生活評量標準」,且於每日聯絡欄中列出基本及挑戰項目,每日由老師及家長共同查核。
(六)品德教育透過其他時間實施之辦理情形
1.本校結合文藻慈青社辦理小太陽課後輔導成長班,利用每隔週的星期五,晚上七點到九點,到校協助弱勢家庭學生,除了提供課業協助外,也藉由活動帶領學生提升人格品德。
2.運用學生朝會、週會,及全校性或全年級性活動等,透過楷模表揚、模範生選拔、班級公約、童軍活動、服務學習、體育競賽、日常打掃等多元活潑方式實施,引導學生觀摩、體驗學習。
3.結合閱讀運動,帶動群體互動,塑造「知、情、思、行」合一的學習情境。
4.利用班會時間,由學校或學生規劃討論有關品德之議題,加強並導正學生對道德的觀念。
5.高年級學生安排參觀鳳山創世基金會,協助病房環境清潔、為植物人翻身、拍背、按摩,透過參觀、服務的活動,培養尊重他人、關懷他人的情懷。
6.慈濟志工到校舉辦活動,培養學生珍惜物品、尊重生命及善良的心性。
7.參觀慈濟的靜思堂,實際造紙、染布,體會物品得來不易,要好好珍惜、重複利用,善用資源才能保護地球。
(七)推動感恩護照活動
由金點文化推出的感恩護照活動,班級皆熱情參與,共計二十個班級提出申請,共660本,完成第一本紀錄後,還有部份班級繼續提出第二本的感恩護照申請,共456本,導師將感恩護照融入班級活動,配合二十一天寫下感恩的事蹟,對周遭的人事物,表達內心的感謝。
(八)拾金不昧
為了獎勵學生拾金不昧,只要拾獲物品交至生教組,都可以獲得讚美章一格,並將遺失物品登入造冊,放置於二樓辦公室外的遺失物品認領區,也將遺失物品拍攝後,照片放置學校網頁空間,以方便學生認領。學期結束前,公告認領的日期,若仍未找到失主,則將部份衣物捐給輔導處使用,或是轉贈給本校生活較貧困的學童,其餘部份交由慈濟的愛心回收站處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