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知識資源庫
科普資訊雜誌
一、科學人雜誌︰http://sa.ylib.com/ 經常在星期四中廣早上7︰10的『蘭萱時間』,聽到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李家維先生,用類似司馬中原溫柔的聲音,許多科學領域的新聞舊知由李教授娓娓道來,別有一番趣味! 科學領域浩瀚,閱讀科學人雜誌,可以提供老師們最新、最權威的科普知識,作為補充教材,使教學內容加深家廣。
李家維先生在科學人網頁中一席話描述編輯群的理念︰ 『我有個堅定的信念,那就是再怎麼艱深冷僻的科學,都該能轉化成大眾的知識。科學已是人類文化的主體,親身參與研究的人有了創造的快感,而其他人既能旁觀情節的曲折發展,更該享受豐碩的成果。《科學人》就會是這麼一本美好的讀物,每篇文章和專欄評論都由各領域的權威執筆,他們用生動的文字和精美的圖解來述說科學的前沿進展,我們編輯部有信心讓大家一起感動。』 這也是我推薦這本雜誌的原因。 科學人雜誌的網站也很值得逛一逛哦! ▲以上圖片複製自科學人雜誌網站 - 前期雜誌列表http://sa.ylib.com/previous/ 二、牛頓雜誌http://www.mynewton.com.tw/ (要成為會員,才能登錄進入某些網頁,如︰電子書) 有『牛頓雜誌』、『新小牛頓雜誌』、『少年牛頓雜誌』,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讀者,精美的繪圖或照片,一向是牛頓雜誌的特色,最重要的是其內容深入淺出,小朋友的接受度高,是難得的兒童科學教育入門書,教師在自然科技教學上,也能擷取應用。
▲以上圖片複製自"通俗科學網/科普雜誌 "︰http://sci.nctu.edu.tw/index.php?now=maga&page=maga_index.php |
港都文教簡訊146期--『運用科教網進行有趣的探究活動』一文摘要
![]() ![]()
港都文教簡訊第146期第20、21頁,由國教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員葉安琦老師執筆,寫出『運用科教網進行有趣的探究活動』一文,文中詳述了『教育部六大科學教育學習網』http://science.edu.tw/index.jsp(以下簡稱『科教網』),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、或對低小學低年級生活課程的功能,因此將全文重點摘錄於下︰ 「科教網」建置宗旨︰ 探究是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重要目標,『科教網』配合九年一貫的課程綱要,提供探究式的數位化學習資源,其功能如下︰ 「科教網」功能︰ 壹、提供探究式的數位化學習資源 探究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,著重在各種可能性的探索與解釋,若教師不知如何從現象切入問題,『科教網』的單元學習可協助提供現象使學生產生問題,生動的卡通模擬畫面及簡潔對話,提供了問題的情境與問題的問法,教師可以此引領學生進入探究情境中。 貳、學生自學,培養數位學習能力 『科教網』結合數學、生物、化學、物理、地球科學、生活科技等六大領域的學者專家,根據領域特色,結合生動活潑的多媒體學習資源,為科學探究的學習活動提供情境和問題,在每一項網頁選單上明確提供路徑,方便讓學生上網重複自學,培養數位學習能力。 參、解決教學現場無法克服的障礙 『科教網』可提供許多教室內不能進行的虛擬替代經驗,如︰除了帶學生到地震屋體驗外,還可以『科教網』控制變因進行探究實驗、進行評量,達成身歷其境的學習效果。 肆、教師如何運用『科教網』 『科教網』包含多元畫的教學資源,可讓學生看到畫面、聽到螢幕對話,並經由老師引導提問討論、思考、歸納,獲得內畫的經驗或知識。以「溫室效應」為例︰ 一、 課前教師參考『科教網』的教學模組與科學史補充教材,深入瞭解教材內涵、教學目標、學生認知起點行為與先輩知識、分析教材難易…後,來設計決定課程內如。 二、 活動中,運用『科教網』的素材,如溫室效應的虛擬實驗,分析比較此素材的角色與功能,再參考以下教學步驟,讓學生思考CO2濃度對周圍環境產生的複雜交互作用︰ (一)提問︰溫室效應為何?它和地表有何關聯?請學生發表,老師歸納假設。
(二)以「溫室效應原理」flash動畫畫面,展現此模型是否符合所歸納的假設。
(三)再讓學生操弄CO2 (四)提問︰如果CO2濃度上升到1000PPM,讓學師預測可能的溫度為何? (五)提問︰影響地表溫度的因素,只有CO2濃度嗎?為何在相鄰地區,如工業區附近,CO2濃度接近,但草坪上和柏油路面的溫度是不同的? (六)請學生發表影響地表的因素有哪些?(提醒CO2濃度的影響) (七)問學生是否看過影片「明天過後」,迴響劇情,思考什麼情況下,南北兩半極的冰山會融化? 伍、總結 在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中,『科教網』是不可不知的教學資源,但並不能完全取代現場教學,教師要懂得「運用科技資源」,根據教學情境和學生狀況調整,將這類科技資源當作教學輔具或教案模式,有效應用於教學中。 |